“后习俗社会”道德规范有效性的证成——从学习机制到道德商谈

作者: 黄秋萍

关键词: 后习俗 道德规范 有效性 学习 商谈

摘要:“后习俗”是哈贝马斯论述现代社会采用的一个关键概念.在后习俗社会中,道德规范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论证和辩护,由此形成的有效性规范不仅彰显了个体的反思性能力,也因其表达了行动者普遍意欲的善而具有社会整合能力.哈贝马斯将个体反思的来源归之于心理学基础上的学习机制.通过对皮亚杰、科尔伯格和米德的社会心理学的吸收与重构,并引入交往行动者的道德商谈这一参数,哈贝马斯发展出后习俗阶段基于商谈的道德规范结构.由此,个体的道德进化历程同时也是基于学习的交往历程,基于此形成的道德规范同时表现出两个方面的意义,一方面他们保证个体的完整性,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规范结构的进化.但道德商谈仍旧是基于“弱”先验力量下的理想预设,道德行动的执行需要法律系统的建制化来进行补充,如此才能在复杂性程度较高的社会发挥社会整合的作用.


上一篇:第一页
下一篇: 论当代平等理论的三大特征

期刊信息
刊名: 世界哲学
World Philosophy
主办: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
周期:双月
出版地:北京市
语种:中文
开本:16开
ISSN:1671-4318
CN:11-4748/B
邮发代号: 2-202
复合影响因子: 0.527
综合影响因子: 0.203
 
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:
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(2019—2020)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
 
核心期刊:
中文核心期刊(2017)
中文核心期刊(2014)
中文核心期刊(2011)
中文核心期刊(2008)
中文核心期刊(1992)
 

版权所有: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
地址: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   邮政编码:100732    京ICP46314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