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采的“怨恨”精神及其发端

作者: 院成纯

关键词: 怨恨精神 原初生命力 肯定 否定

摘要:尼采的“怨恨”精神指的是奴隶道德的隐型特质,其呈现样态多种多样,但它的本性却始终隐而不显.在尼采哲学中,怨恨精神与原初生命力的状态密切相关,其真正的发端在于“无力”:生命力的匮乏状态;怨恨精神与生命力本身,这一原初的肯定性因素有着根本差异.怨恨精神的一大特征在于: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目的性,即“要战胜其它的力”.在这个目的的支配之下,它运用多种抗争策略,在与主人道德的抗争中一再取胜,即便如此,这却并不能真正改变它作为“力的匮乏”这一事实.


上一篇: 空性与法性——以《真实义品》为中心
下一篇: “自我”和“思想的诸种样式”之“笛卡尔式解释”的两个维度

期刊信息
刊名: 世界哲学
World Philosophy
主办: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
周期:双月
出版地:北京市
语种:中文
开本:16开
ISSN:1671-4318
CN:11-4748/B
邮发代号: 2-202
复合影响因子: 0.527
综合影响因子: 0.203
 
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:
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(2019—2020)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
 
核心期刊:
中文核心期刊(2017)
中文核心期刊(2014)
中文核心期刊(2011)
中文核心期刊(2008)
中文核心期刊(1992)
 

版权所有: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
地址: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   邮政编码:100732    京ICP46314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