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菲特的客观道德哲学思想
作者:郑畅 任丑
关键词: 帕菲特 道德客观性 道德规范性
摘要:道德哲学领域存在着相互竞争的规范伦理立场,帕菲特认为导致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对道德规范性认识的差异。要避免这些分歧导致道德虚无主义,需要对道德客观性进行重新审视。帕菲特反对基于欲望以及心理动机的道德主观主义,支持道德客观主义。他从个人同一性的客观视角出发,以客观理由和认知合理性为逻辑支撑,对道德哲学领域三大主流理论——康德义务论、斯坎伦契约论以及后果论进行改造,提出了三重理论以及最优原则。虽然帕菲特致力于提供客观道德规范准则,弥合道德分歧之间的鸿沟,但是他的思想具有局限性。道德客观性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规范性。帕菲特只强调了道德规范的理论维度,忽视了激发与实践维度。道德规范性与实践合理性之间存在极大张力。在道德实践中,不仅要以客观事实或价值为导向,更要权衡道德主体所面临的复杂境遇,通过适当的认知推理过程锻炼理性能力,从而成就真正重要之事。